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活 > 旅游 > 十一美食攻略 | 景区不止眼前的玉米和烤肠

十一美食攻略 | 景区不止眼前的玉米和烤肠

2019-10-02 14:39:46   来源:未知
文章导读

作者:赵小薇 来源:物质生活参考(ID:wzshck) 七天假日今天正式开启。而无论是对于勇敢迈出家门的旅行者,还是坚决与床、手机、电视相伴的死宅,早上吃什么、中午吃什么、晚上吃什么,依旧是困扰假期生活的终极难题。 为此,物质生活参考推出十一饮食指南系列文章,希望能为困在景区、堵在路上、宅在窝里的你提供一些参考,以度过一个愉快美味的悠长假期。 十一假日,除了人山人海和大堵车,出游的诸位勇士最头疼的问题之一,大概就是游山玩水时到底吃什么。 人在景区,身不由己。不得不说,塑料口感的烤肠,毫无香味的煮玉米,分不出到底来自何种动物的大型肉串,早已成为许多旅行者的一大噩梦。 出行在外,怎么分辨景区美食高下?怎样避免在饥肠辘辘时踩雷?怎样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高性价比美食?这里整理了一份游客饮食避雷指南,希望其中血泪教训与智慧经验,可以对十一踏出家门的勇敢者有所帮助。 警惕过于热情的店家 接连去了青岛和三亚两座海边城市后,姜小姐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产生了巨大怀疑。 这两个城市的海边总有大量大排档存在,主打海鲜牌。从边上路过,总有极度热络的商家招揽你进去尝尝,并声称我家最新鲜、最好吃、最便宜! 教训只有一个,就是越是热情

作者:赵小薇

来源:物质生活参考(ID:wzshck)

七天假日今天正式开启。而无论是对于勇敢迈出家门的旅行者,还是坚决与床、手机、电视相伴的死宅,“早上吃什么、中午吃什么、晚上吃什么”,依旧是困扰假期生活的终极难题。

为此,物质生活参考推出十一饮食指南系列文章,希望能为困在景区、堵在路上、宅在窝里的你提供一些参考,以度过一个愉快美味的悠长假期。

十一假日,除了人山人海和大堵车,出游的诸位勇士最头疼的问题之一,大概就是游山玩水时到底吃什么。

人在景区,身不由己。不得不说,塑料口感的烤肠,毫无香味的煮玉米,分不出到底来自何种动物的大型肉串,早已成为许多旅行者的一大噩梦。

出行在外,怎么分辨景区美食高下?怎样避免在饥肠辘辘时踩雷?怎样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高性价比美食?这里整理了一份游客饮食避雷指南,希望其中血泪教训与智慧经验,可以对十一踏出家门的勇敢者有所帮助。

警惕过于热情的店家

接连去了青岛和三亚两座海边城市后,姜小姐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产生了巨大怀疑。

这两个城市的海边总有大量大排档存在,主打海鲜牌。从边上路过,总有极度热络的商家招揽你进去尝尝,并声称“我家最新鲜、最好吃、最便宜!”

“教训只有一个,就是越是热情的,海鲜就越是难吃。”她在愤怒后陷入思考:“真的好吃,应该也没有那么多精力用于揽客吧!”另一让她产生信任危机的旅行事件,发生在厦门鼓浪屿的台湾小吃街上,“每一家卖生蚝的都说自己是这条街上最便宜的!”发现价格并无差异后,这个一贯实诚、对谎言缺少分辨能力的姑娘心态一度崩盘。

而我在多年前就曾经历过严苛考验。几年前去嵩山少林寺,朋友试图把车开到离入口更近一点的地方,不断有老乡探到车旁,一脸真诚地表示可以带路,不但不要小费,还坚持“中午到我家吃个饭呗”。

然而我们中午已经约好饭局,就提出给一点带路费。没想到老乡们一个比一个有节操,坚决不要20甚至后来开到50的费用。他们扬起一张张正气凛然的脸:这是把我当成什么人了!我只想让你们来吃饭——交个朋友!

这顿饭当然没敢吃。“交个朋友”也成为延续至今的梗。它时刻提醒我们注意,特殊环境下,那些声称“我能为你做点儿什么”的人,内心潜台词很可能是“我能拿你做点儿什么”。
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大概是那些臭脸但饭菜口味喜人的个性商家。大理古城的飘香酒馆,老板一脸厌世的表情,客人稍不注意就要挨骂。触怒老板的点一般有:吃完不自己收碗筷,催菜,问东问西。有时大概就是纯粹想发泄,我见过最无辜被骂的客人,理由居然是“你们站在门口挡阳光了!”。

但依旧人满为患。胆小如我,还是在目睹“挡阳光”事件的第二天,默默又跑去点了一个口感焦香、味道迷人的飘香脆菇。对于一枚吃货而言,在美食面前,尤其是在旅行中的美食面前,自尊不值一提,冒险才是佳话。

注意观察食客表情

我的师姐小新肠胃脆弱,如果吃了不够干净的食物,或者口味不够好,身体就会第一时间给出反应。但在她小心谨慎的用餐过程中,旅行饮食几乎没有出过大差错。

她的秘诀是:用心观察食客表情。

“表情是不会骗人的”,小新说,“我通常会花一点时间,站在窗口或者门口,观望下店里人的表情。”在她看来,脸上流露出愉悦感的一般是对饭菜满意,若是眉头紧锁或者夹菜时心不在焉,十有八九菜品不合口味。

另一个观测重点是从店里走出的人,兴高采烈的多是对了胃口,一脸丧气的估计是挨了宰或是上了当。身为一个对美食敏感、会吃且会做的的饮食达人,小新深信,口腹的愉悦可以直达眉眼之间。

抱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刚从北方迁居南方的晓琳。过去一年间,她携家带口游历了几乎所有著名江南小镇,景色大同小异的水乡并为她心里激起波澜,只有周庄老街上的沈万三猪蹄,至今令她念念不忘。

吃货是从路边游客贪婪的吃相上嗅到了线索,一路找到了卖猪蹄的摊位。原本还嘲笑他人吃相狼狈的晓琳,很快手捧滴答着卤汁的猪蹄,放弃了所有矜持。“情绪是会传染的。”晓琳表示,那天街上手捧猪蹄的吃货越来越多,迎面而来的游客心照不宣相视一笑,一副“你懂的”的神秘神情。

对此我倒是深有同感。苏州平江路上一家赤豆圆子小店总是排着长队,小小的木结构的店里,一众食客惬意悠然又十分满足的表情。这一莫名甜蜜的氛围让人愿意停下排队,而最终吃到圆子的游客,也通常会流露出同样满足的神态,脸上写着“值得”。

而我的师兄小宝,虽然在小馆子门口目睹了一众食客不爽的神情,但因为十五渡景区门口实在没有第二个选项,就抱着侥幸心理走进了这家东北菜馆。

生活给了他重重一击:猪肉炖粉条里黑糊糊的粉条占了百分之八十,零星几块猪肉上还有未拔净的猪毛。经此一役,在他心中大打折扣的除了东北菜,还有无辜中枪的十五渡风景:事情已经过去两年,他至今还没能鼓起勇气踏足此地一步。

为了嘴,迈开腿

几乎每个来北京旅行的人都会去前门大栅栏,几乎每个去了大栅栏的朋友都要跟我吐槽,说小吃街上的小吃不好吃。

这个以老北京风情著称的民俗街上,并非没有靠谱美食存在,比如烤肉季的炒烤肉,锦芳小吃的豆汁儿,力力小吃的酸辣粉,缺点是人多嘈杂,节假日常常要等位。至于那些打着老北京旗号,摆着小摊售卖的烤串烤肠糖葫芦,口味确实一言难尽。

其实,如果想要吃得开心又清净,距大栅栏景区步行不过几百米的琉璃厂东街,就隐匿着一家叫做“静一”的湖北菜,口味地道价格公道。同样,前门星巴克密密匝匝挤满了游客,不远处炭儿胡同里的小咖啡馆福叁,却是安静透亮,别有洞天。

如果美食在你旅行中是很有分量的存在,直接影响到体能和心情,那么我给出的诚恳建议是:不要将自己局限在的促狭景区内,向前一步,海阔天空。

开启敏锐触角的必备武器,是熟练运用各类旅行必备App。我的朋友辛芮行走江湖的两大武器,国内是大众点评,出国则是猫途鹰。她的经验是,使用这些app时,可以适当将搜索范围由500米扩大到1000米,“算是一种‘转角遇到爱’的体验了,”她说,“付出一点体能,吃到让人开心的食物,特别值得,也常有惊喜。”

在很多有人吐槽挨宰的青岛,辛芮在火车站旁也吃得妥帖舒服。“离车站不远处就是中山路,路上有几家几十年的老店。”按照app上热心网友的推荐,她找到了中山路上的无名小吃,店名低调,菜单上也只有十几道菜,但浓油赤酱的红烧虾,饱满无沙的辣炒蛤蜊,清新爽口的青岛扎啤,让人在最容易踩雷的火车站周边吃到了新鲜地道的海味。

在国外,辛芮一般会弃用大众点评,转而使用猫途鹰。“语言基本不是问题,上面有大量的中文留言,也有即时翻译功能。”辛芮在比较大众点评和猫途鹰之后发现,前者因为中国人使用较多,上榜的大多是中餐馆子,口味相对单一;后者适用范围更广,因此高分餐厅中,既有当地美食,也有各国风味,选择更为丰富。如果是对中餐没有执念的人,熟练运用猫途鹰无疑可以开发旅行中更多乐趣。

语言不灵光的旅行者,还可以通过app提前进行预订,极大降低了电话订餐的恐惧感。很多时候,提前预定还可享受特别折扣。辛芮曾在里斯本预订过一家小店,按地图指引转过繁华街区,深藏在细密小巷里的西餐店,烩饭浓郁,酒香醉人,异乡的风情不仅在一步一景之中,也在一蔬一饭之间。

越local,越靠谱

我的朋友z小姐,在多次出国旅行过程中总结出一条规律:那些菜单只写着当地语言的小店,通常都充满惊喜。

“越是local,越是靠谱儿。”z小姐说,这条规律久经考验,以此为指导,她的出游餐饮之路很少中招。菜单只有当地语言,意味着这家店的目标用户是单纯的周边本地用户,这样的店里,饮食必然极具当地特色,能够生存下来,口味和价格也一定十分亲民。

她曾在罗马搜到一家评分极高的披萨店,进了店,从服务员到顾客全讲意大利语,菜单上也没有英文。隔着橱窗点了一片披萨,看着邻桌的样子叫了一瓶啤酒,成全了她在意大利最可口的一餐披萨。

当然也会有困扰。在西班牙马德里时,她按民宿房东的指引去了一家当地人最爱的馆子吃海鲜饭。“我看不懂菜单,小哥也不懂英文,只能凭感觉盲点。”端上来的菜果然跟想象的有所差异,鸡同鸭讲虽然有点危险,幸好口味依然没差。

远道而来的朋友也深谙此道。前两年,两位热爱中国文化的英国朋友来上海旅行,在弄堂里找到一家小馆,蹩脚中文与上海话沟通失败后,老板娘愤怒地收起了菜单,以地主之道来了一场“包办”。

尽管无法清楚说出两个人吃的菜到底是什么名字,那顿宵夜至今成为两位英国友人对中国味道的最佳标签。重点是,几个菜吃下来,老板娘只收了不到一百块。异乡来客深受感动,以至于次年来北京吃了一顿全聚德后,一度陷入对中国物价真相的困扰之中。

在中国,真正local的食物,价格真的很接地气。住在大理古城那几天,我每天早上都要挣扎着爬起来,赶到路边小摊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稀豆粉。绵密浓稠的稀豆粉里裹着切成小块的油条,入口有豌豆的清香,夹杂着一点椒麻,吃到肚圆也不过四五块钱。

然而,local的最大好处,也许并不在于价格。当你跟当地人一样,趿拉着凉拖,卷着裤脚,坐在小板凳上以一碗稀豆粉迎接一天的到来,那个瞬间,一场旅行才真真切切地有了温度,也有了味道。

烤肠和玉米当然没有十恶不赦,随便吃点东西填饱肚子的出游也很常见,但当我们鼓起勇气置身于人山人海之中,这场艰难与美妙并存的旅行,着实值得更为真诚审慎的对待。

“食物确实给我带来足够的能量补充和口舌之欢的享受,更多的,它也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通道。”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导演陈晓卿这样说。

因此,在一场旅行之中,寻觅饱含良心的食物,构建与陌生世界的认知通道,是口舌上的欢愉,或者,也可看作告别潦草生活的开始。
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→”键翻页

最新推荐

精彩专题

旅游